限塑令下來的時候,各位小伙伴是不是都有經歷過用各種環保袋出去買菜的時候呢?改革開放至今,限塑令前后大致歷經了三個階段,政策執行過程中始終伴隨著爭議。
1986年,鐵路上首ci使用塑料快餐盒,因為便利性和價格低廉等特點而受到青睞。但大量的白色餐盒被丟棄于鐵路沿線,帶來了嚴重的“白色污染”。2001年,原國jia經貿委發布緊急通知,要求立即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,這是限塑令的zui早版本。
不過,如何對待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,政策后來出現過搖擺。2013年,國jia發改委發布《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》,將其從淘汰類目錄中刪除,一次性發泡餐具重新合法化。不過,今年的新限塑令又再次將其拉入黑名單。
禁止、松綁政策交替,容易導致限塑效果反彈。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鄧義祥此前撰文稱:“由于塑料垃圾管理的問題十分復雜,有關塑料管理的相關法規需要反復論證,出臺需要十分慎重,盡可能避免前后不一致的問題?!?/p>
聲勢浩大的全民限塑運動,出現在2007年后。2007年12月,國務院辦公廳發布《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》,次年5月商務部、guo家發改委及工商總局公布《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》,這兩項專項文件被人們稱為“限塑令”。限塑令中,zui為重要的政策有兩條:一是在全guo范圍內禁止生產、銷售、使用厚度小于0.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,即日常所說的超薄江塑料購物袋;二是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。
但限塑令執行十余年,效果如何,一直是爭議的焦點?!芭f版新塑令有點按下葫蘆起了瓢的感覺”,零廢棄聯盟政策主任謝新源告訴《中guo新聞周刊》,限塑令只局限在能提能拎的塑料袋,而超市的塑料托盤、塑料膜、平口袋仍然可以隨便使用。特別是在很多超市,盛裝散稱商品的連卷平口塑料袋泛濫成災,被毫無節制地使用,甚至被很多人成卷地帶回家。有學者稱,這引發了“一定的道德危機,部分消費者在購物時趁機大量撕取免費供應的塑料包裝袋,以此來代替有償使用的塑料購物袋?!?/p>